正文 九十七章 教育游思-《孩子的进步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“少!转来转去,钱越化越多,多数孩子反而学的边人也不成样子了。”

    “这里面有个很大很大的问题,这个问题关乎整个教育体系的成败,尤其家庭教育方面,但直觉没有告诉我这个问题在什么地方,不过,有种现象好象我们由过去的'家长制'向现在的'孩子制'转化。”

    “什么是'孩子制?”

    “'孩子制'是我说的,没有定义,就是家庭中与孩子有关的事总依着孩子的意见。我说一件事你就明白了。一次喝酒,有个朋友家的孩子转学了。我问他为什么给孩子转学,他说孩子说这里的学校不如外面的学校好。我们怕孩子将来怨我们就给他转了。我说孩子在父母身边都不好好学习转出去能自己学习吗。朋友说反正大人尽心了,孩子将来无法怨大人。”

    “老公,你说的情况我也见多了。”

    “这就是我说的'孩子制。'孩子学习出现波动说明他遇到了成长性问题,而家庭缺少解决孩子成长性问题的能力。不断转学只是家长对教育责任的逃避,最终只能应答'可怜天下父母心'这句话。”

    “唉!也就是!”妻子感叹地说。

    “这些年经,我手下文武双全的学生比较多。有些老师说:某某同学如果把训练时间投到学习上高考成绩会更好。我有时会反问原来比他名次靠前的学生,不是把所有的时间全投到学习上了吗,怎么高考没有考过这些运动队的同学。其实,运动队学生后来能夺得高考状元的秘密是,他们有责任有意志,干事能专心。”

    “专心,专心有那么重要?”

    “是的。专心是种心灵力量,它能让发展最大化。”

    “王喜乐的专心能力最差,一会干这个一会干那个。”

    “你错了。通过多年的培养,王喜乐已有点专心能力了。王喜乐一会干这一会干那,他是在干完一件事后才换手的。对没有专心能力的孩子来讲,专心是件令心力交瘁的事,很容易使脑神经疲劳,往往干一干就不想往下干了,这种习性足以让一切希望落空,是人生的大忌。对于培养王喜乐坚持的习性,我从解决写作业抠抠这、抠抠那的毛病入手,虽然前几年孩子作业问题很严重,但我顶住压力,始终坚持发展孩子的自我能力这一方向,四年后孩子的大脑神经功能开始由弱向强转变,做事也开始让人放心开了。”

    “王喜乐确实让人有放心感了。”

    “这只是进步的开始。他的专心,一旦成为品质,进步会更全面。当然,我还是那句话,这需要时间和耐心。”

    “孩子一定会进步的。”

    妻子对儿子从未有过这样的信心。

    十一月初的第一个周未,学校照例进行了期中考试后的家长会。下午妻子参加家长会回来,高兴之中夹着忧虑。她说道:

    “王喜乐数学考了九十七分是年级第三名,语文九十五也很不错,就是英语太差了,才考了六十八分,是全年级最低的。你一天让孩子自己听读一会,我看真不行。”

    “谁说不行。上次在银湖宾馆只有王喜乐还听懂了美国人的话呢,对孩子学习上的事不要一遇问题就否定他,关键问题是英语离我们的实际生活太远,在我们这种农牧地区除了死记硬背再也没别的办法,可单纯的死记硬背对人的发展伤害很大,这是我犹犹豫豫的原因。”

    晚上,王喜乐正在打游戏,我把他叫过来说:“喜乐,期中考试考得非常好,就是英语差了点。上次在银湖宾馆只有你一个人听懂了美国人说话,我想的英语也不至于是年级最后一名的水平吧,我认为你有学好英语的能力。”

    王喜乐站在我面前默不作声。我说:“英语的事情你自己考虑,先玩你的游戏去吧。”

    王喜乐走了,他是带着思谋回到电脑那的……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