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文 七十章 第一次挨打后的日子-《孩子的进步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儿子看看我,笑一笑,说:“爸爸,去六棵树不难,关键有一件事太难!”

    “啥事?”

    “我想去趟银川二姑家,去见见妹妹。”

    “我和你妈都有事,谁送你去?”

    “我去问问大爹,看他的车那天去银川,把我带上不就行了。这样,即安全又省钱,就看你们同意不同意我的计划了。”

    儿子这个讨价还价的话说的很有分寸,让人很难拒绝他。我站起来亮了个相,装模作样地在客厅转了几圈,说:“按理说,像你这么大点的小孩子是不能一个人出门的,但你面对寒冷敢于挑战六棵树那爸爸只能同意你去银川的计划了。”

    儿子一个蹦子跳起来,又是给我倒水,又是给我腰后垫靠背。他变成了仁慈大师。妻子半躺在沙发上,两眼直勾勾地说道:“王喜乐,你也过来伺侯伺侯你妈。”

    儿子过去为妻子垫垫子,她一脸喜气,抱住孩子在脸上亲了又亲。说:“孩子的优良性格真是玩出来的。”

    幸福充斥到家里每一个角落。儿子在我和妻子之间来回传递着欢笑,也为家里有自己的天空而自喜。天晚了,儿子动情说:“爸爸,别看书了,早点睡,明天还要去六棵树。”

    “好!喜乐。”我激动地说。

    第二天,睛空万里没一丝风,真是野营的好天气。吃完午饭,我俩向六棵树进发。一出门,儿子一会包雪球,一会踮着脚尖在雪地里转旋着玩,不断在自然中张扬着生命的活力,令人开怀不已。进了沙漠公园,儿子向我发起攻击,我俩一前一后打起了雪仗,而我总是逃兵。他每打重我都会得意地大声喊叫,那副神态活脱脱是个好战分子。

    一出沙漠公园情况全变了。

    十岁,既是孩子幼年的结束又是少年雄心的开始,适宜的困难会给心灵注入活力,激昂情绪,提升血气。虽然野营艰苦但自然中永恒的生命,对心灵的侵润也是明显的。这篇日记真实反应出这种活动的教育价值:

    2005年,大年初五晚上下了一场大雪,我和爸爸决定去大漠深处的六棵一趟。

    进入沙漠。天空象张天幕,佛盖一切,过去金黄色的沙梁全变成白的了。我和爸爸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前挺进。走了不长时间,我和爸爸拉开了距离。

    太累了。我有意从沙梁高处向下滚,谁知不费劲还挺快;口渴了,我悄悄的把白白的雪放到嘴里,呵呵!冰凉冰凉的,一点也不好吃还很蹭牙。

    六棵树终于到了。

    望着漫天的雪景,爸爸问我那诗最能反映眼前的景观,我想了想,就把“沁园春 雪”背了一遍,爸爸拍着我的肩膀直夸我好。

    在六棵树那的雪地上,我发现有许多动物脚印。在爸爸的指导下,我慢慢能区分野兔、狐狸、豪猪、沙鼠、鸟鸟的印迹,不过有些脚印爸爸也不认识。我真佩服严冬大漠中这些顽强的生命,它们的足迹给我增添了战胜困难的勇气。

    太阳西沉,空气冷了,我沿着一些小动物的足迹,向家的方向迈着坚实的步伐。

    野营回来,我请儿子吃羊肉串并承诺連请三天,可到第二天他就坐上他大爹的车去银川了。我和妻子大年初十到阿左旗接受普通话培训。转眼一个星期过去了。在普通话培训结束的那天早上,儿子从银川打来电话让我们十一点钟在班车站接他一起回家。我们来到班车站。班车一进站就看见儿子隔着车窗向我们招手。:

    “爸爸,爸爸。”一下车儿子边跑边喊,一头扑进了我的怀里说:“爸爸,一个人坐车出门太爽了。”

    “你一个人坐车不害怕吗?”我说。

    “不怕。我是大男孩了!”

    从王喜乐的话音里可以听出,他已有了驾驭自己胆实。我感叹:中国有太多的孩子,他们从小到大什么事都有人管,很难体会到“自由”是啥。而孩子自我独立越早,他们享受到的自由乐趣越多,国家越有可能享受到强大的荣耀。人类社会一直这么走。此时,我为自己生活在一个传统保守的圈子里,还能为孩子成长提供一些自由而欣慰。

    “喜乐,假如今天爸爸妈妈突然遇到紧急事情没来接你怎么办?”我说。

    “我有两个办法:第一,打电话向110求助,因为出门很危险,除了警察我谁都不会相信。如果打不了110,那我第二个办法是,我到班车站边上去吉兰太的班车上向司机叔叔求援,让他把我带到吉兰太,回到家我再给他找买车票的钱。虽然这个想法不太保险,但我经常在班车站玩,开车的叔叔面象很熟。”儿子说。

    “呵!儿子真长大了,除了力气小点,看来不怕事了。”妻子笑着说。

    上了班车,两小时后我们回到了吉兰太的家中。我检查儿子的作业,妻子站在一旁,当翻到最后一页说了声“OK“时,妻子搂着孩子的脖子说:“看来王喜乐写作业真的有自觉性了,不用人管也能自己把寒假写完,老公你对付孩子真有一套。别人家为了孩子的学习,大人一天忙的不可开交,而你管也不管,孩子真的自己开始主动写业了,我看他将来的学习肯定不会让人费心。”

    妻子的话让我心里涌起一种甜蜜。我想这种感觉定会在不远的将来变成现实。我说道:

    “我的教育目标是让孩子有成就自我的雄心。”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