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“喜乐,你们班玩的差的同学,他们在玩这方面,经过一年的努力能超过你吗?” “不能。” “为啥?” “他玩我也玩。我从学前班开始掌握了很多玩的技术,现许多同学跟着学,但他们手脚不灵活,这辈子也不会赶上我。” “所以说那些被淘汰的孩子,他们心理品质差也是长期积累下来的,他们怎样努力很难超越有所积累的同学,未来完不成运动队所赋予的使命,所以淘汰是必须的。儿子你要记住:“老师耍赖是种艺术,高明的老师通过‘胡搅蛮缠’可以大大提升你的智力,谁的一生若能遇上几个不同类型会耍赖老师的指导,必然成才。” 儿子点了点头,似乎开始对我的观点有点认同。与此同时,现实再次显现过于僵死的东西,对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不利的。 寒假第四周,刚进入两天,儿子对固定学习计划的不满情绪爆发了。那天早上,由于特殊原因他的学习时间被耽搁了,午饭后儿子在门外玩,我叫回家来让他写作业,他不肯,我生气地多说了几句。他生气地说道: “大人的事就是事,小孩子的事就不是事啦!早上你们把我的学习时间耽误了,现在是我玩的时间!小孩为啥非要按照大人的规定办?太不公平!尤其是下午的训练,多次打断了我与别人玩耍的事,训练中学生参加比赛是你的工作,可我是小学生!” 不管儿子如何吵,我横竖不理他,他必须补回学习计划并写完作业后再去玩。此时,窗外不时有几个孩子的身影,儿子的怨气更大了,他说:“我恨死那个寒假作息时间表了!多少次玩的正高兴被规定中断!多少次早上睡得正好被规定叫醒!照这样学,我早晚会被学死的!” “学学学”我说,“王喜乐,你在学习上投入多少时间?与其他孩子相比,你少的太可怜了!” 其实,儿子的话惊了我的心。它说明孩子已用行动抵触现有的学习方式,这是学习最可伤的事。同时,儿子敢对我发脾气,说明他对家庭话语权有了新信任,怎样用妥协的方式把这股新的叛逆力量引向正道,才是当下最重要的事。我说“今天的作业你能完成吗?” “能。” “多会?” “晚上。” “好。你玩去吧” 儿子走了。我坐在书桌前,止不住自问,这就是学习魏书生的结果吗?魏书生成功了,介绍魏书生的书,我基本都研读过了,很详细,为什么会失败呢? 回想,一个月前为儿子制定计划那个热乎劲,心里真不是滋味!一下午,我满脑子都是魏书生教育学生的方法,我扪心自问:是我用大孩子的办法来解决小孩子的问题了吗?是我用成人的办法来解决孩子的问题了吗? 我的方法是具体的,可败的很惨。这一个月,是我对儿子教育投入心血最大的一个月。为了儿子学习上有所进步,我打乱了自己的生活节奏,督促他执行计划。但从第三周开始一些强制的东西不再那么灵验,到第四周儿子竟对父亲制定的学习计划发出了抗议,这是从未有过的现象。如果这种情况连续三年,那儿子与家长出现不愉快,甚至产生隔阂是必然的。为了孩子的学习,使其与家庭产生对抗情绪是不值得了!在完美学习计划面前儿子反而不想学习了,这里的问题到底出在哪了呢? 在清冷的空气中,我向人工湖走去。各种思绪在大脑中进行着激烈的对冲。站在湖畔,夕阳西沉,浓重的夜色很快布满大地。远处的探照灯,使回家的路在黑暗中清晰起来。 灯光,让我有种亲密,脑子猛然一亮,“真臭、真臭”,我连扇自己的脸。想了一下午魏书生,尽想了些鸡毛蒜皮教学技巧类的东西,魏书生首先与学生进行有益的交流,他用他的思想去渗透学生,然后才产生了教育效果,这才是魏书生教育的核心。这种核心不像教学技巧那样摆在明处,而是存在于一种无形之中。 想到这,我心情无比舒畅。我明白了,我与儿子是被魏书生教育运动中的那些学习技巧给奴役了。我领悟到,为什么那么多人学魏书生都失败了。我们对魏书生的教育艺术理解的过于狭窄,大有急功近利,立竿见影,过于专注教学技巧的不良心态;也意识到魏书生的传奇,打乱了我面对现实分析问题的主动性,老想通过魏书生的方法直接解决孩子成长所面临的问题,这对孩子的进步来说就是一种邪恶。 人是感情的动物。无意识情感的培养是教育暗在的主题曲,因为无意识情感能使人了解天地间系列事物的联系,它对孩子心灵的成长,远远超过课本所带给他的东西,无意识情感就是赋予生命和维持生命本能的创造力。孩子一但拥有了这种无意识情感,他会关心天也会关心地,从而会从生活每个角落为自己的进步汲取养料。这种无意识情感不是书本能给予的。 唉!魏书生就是这样做的,他喜欢武术,他们学生无论酷暑严寒,每天上下午的体育长跑,那坚持的才叫绝了。 此时,天黑了,我的心却亮了。 晚上十点多儿子回到家。他迅速到书桌前将作业写完,拿着作业本走过来说:“爸爸,作业写完了。” “喜乐,你是个守诺言的孩子,从今天起爸爸为你制定的寒假学习计划不执行了,你根据你自己的情况,重新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。” “爸爸,是不是今天的事,惹您生气了?” “不是的。寒假学习计划是爸爸制订的,而学习的人是你。每天一小时学习是你一年级订的,爸爸只是督促而不是决定。” “这么说我可以像以前那样灵活安排我的事情了?” “是的。希望你心中永远有目标。” “肯定。我会努力用一小时完成所有学习任务。”儿子兴奋地说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