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文 第三十四章 掰幸福-《孩子的进步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那你说,啥叫幸福?”我问妻子。

    “幸福就是一种感觉。”妻子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,“这么简单的问题,谁不知道还用着你问。回答你,是不惜糟蹋我的智商,给你面子而已。”

    “那你说说幸福的感觉是怎么产生的?”

    “就是那么产生的还用说。天底下那有你这么胡搅蛮缠问问题的?”

    “这就是问题所在。中国文化有种特别不好,且极为强大的力量,就是将问题致于概念之下,觉得什么都有了,但好像什么都没有。”我说,“幸福是很实在的东西,是一环一环发展得来的,小孩的幸福是生长环境的安全;青春的幸福是实现了什么目标;中年的幸福是不惑的心态;老年的幸福是能安享天年。今天王喜乐被小朋友主动叫出去玩,这在以前有这种情况吗?”

    “没有。”

    “它说明儿子在得到着一种安全的东西,可能是可靠的玩伴,也可能是高明的玩法。这些都是孩子的幸福。不要老想着孩子的幸福,就是父母关怀那方面的事,要明白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关怀所产生的幸福感会越来越小。说实话,人生在世幸福无所不在,无所不能,幸福能翻天覆地,主宰日月星辰。幸福每时每刻都从每个人身边走过,甚至站在你面前等着你,但并不是人人都能发现并享受幸福。我的教育就是要提高孩子去发现幸福、追求幸福的能力,一旦孩子有了自已的方向,就会从事物中不断主动改善自己,并获得善良、勇敢、友谊的支持,孩子有了这些属于自己心灵的东西,长大了也就会有爱父母,爱家庭的责任心。”

    “一说儿子的问题,你从不来说说怎样管好儿子的学习,怎样提高考试成绩,尽是这些有星星无日头不着边际的话。”

    “教育是种更新人种的生活,只有经历现实,孩子才能把内在的恶赶出心灵,长大了他能把心放正,能堂堂正正的做人。如若十二、三岁之前能把孩子的心塑造成一颗美丽的种子,那他以后就有挑战青春期中迷茫与失败的心力,也就是俗话说的自我矫正。这样,家庭的生活才会像正午的太阳那般温暖。”

    “但高考分数呢,那才是最重要的啊!”

    “高考分数是重要,不过,十二、三岁之前是培养责任心的关键时期,一旦错过将一辈子的反叛力也会很大。”

    “想想现在高中的学生,这种现象确实越来越明显。”妻子略有所思地回答。

    “芦苇离不开水,一旦没了水就会立即枯萎;树木能砍断,但断了还会发芽。有的人屡经失败还能重生,而有的人身在人间,心就像海水尽绝、江河干枯一样。我想让儿子成为一个能经的起失败的人,乐于接受现实的人。”

    “不过,现在儿子有了进步,嘲讽你的人也少了。昨天数学陈老师问王喜乐九月份数学考了多少分,我说97分,他说他丫头天天辅导,还学奥数,才考了95分。当时我心中第一次有了种幸福的满足感。”

    “其实,许多家长都是为了得到这种无用的满足,在不知不觉中用学习伤害着孩子,使有些孩子失去获得幸福的能力,越大越差,最后什么也提不起来了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