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文 第三十一章 契约意识的启蒙-《孩子的进步》
第(2/3)页
一连几天特别热,大人热得不知怎么办,孩子却是另一番景象。自儿子有去银川的想法,每天早早起来写作业,吃完午饭顶着正午的烈日,奔向一无遮挡的外面玩去了。我和妻子耐着性子,压着火气,不断劝说,不但不顶事,他玩的反而越凶了。原来中午吃完饭他还跟大人磨蹭一会才出去,现在一推饭碗就跑了。好在每天下午四点他能回来写作业。想想这么小的孩子能有这样的自制力,他玩的再凶心里觉到还是可人的。
好景不长,一个星期多点,一切变了。那天,儿子早早起来写了一会作业,跑出去玩,直到下午看动画片时才回来,晚上玩游戏,不写作业了。
“喜乐,你坚持不住计划了?这样银川可去不成了!”
“去不成就去不成。”
一听这话我气得干噎,心里窝着一团火。我说:“去不去银川不是你一个人的事,你已经答应了奶奶。男娃娃说话要算数。”
“不算数又怎么了,反正我不想去银川了。”
我的第六感觉被儿子没责任的语言撩拨着。他本是纯洁的孩子,所说的话绝不是他心灵的本原。究竟是什么东西让他产生了这么大的变化?看来社会中属于道德深层的东西开始影响他了。
“喜乐,去,读三遍‘意想不到的残暴。’”
“为啥,为啥读三遍?”
第六感觉是正确的。儿子已不是原来的那个王喜乐了。我静静地站着,这是一场教育与成长间的肉搏战。过去他读‘意想不到的残暴’从来没有问过“为啥”。儿子急急的呼吸声我听得很清楚。说他站在那等待我的回答,倒不如说是后者向前者教育力的挑战。
我一时没了主意。我说:“喜乐,你犯了大错误。你先读,读完了我告诉你为啥好吗?”
儿子读去了。
学会爱自己是教育本源。说话不算数的人,是永远不会爱自己的。一会,儿子的读书声没了。他来到客厅问:“爸爸,为啥读三遍?”
“喜乐,隋唐故事中李世民、秦琼等英雄好汉有说话不算数的人吗?”
“没有。”
“里面说话不算数的人是谁?”
“李元吉、李建成。”
“你想成为那样的人吗?”
“不想。”
“小孩子说话不算数长大了就会变成李元吉、李建成那样的人。”我说,“是不是和你玩的一些大孩子常说话不算数还爱占小便宜?”
“爸爸,你咋知道?”
“爸爸小时候一起玩的几十个小朋友中也有那样的人,长大后他们命运最不好。其中有两个因犯罪在1983年至1984年间被枪毙了。”
“我明白了。”儿子说。
“你现在写作业不但为自己还为奶奶。我希望通过你的努力达成奶奶去银川心愿。”
“我争取吧!”
他说完进书房写作业去了。
孩子的意志力脆弱而暂短。现在王喜乐看动画片和玩游戏占用的时间又太多,得尽快想个办法。所以我决定带他去学游泳,因为游泳消耗体力特别大,又好玩,可能会有好结果。
第二天说要去游泳可把小家伙乐坏了。确实,水里的嬉戏是每个孩子喜欢的事,那里一系列活动出于自发,玩的内容永远新鲜,从来没有枯燥沉闷的时候。一群小家伙,在浅水池里,乐呵呵地互相使坏,似乎谁干的事越“缺德“才惬意。这种活动对儿子最合适不过了,他笑声最响,最放肆。不知不觉三、四个小时了,儿子玩不动了,回到家,我让他陪我在床上躺一会,躺着躺着就睡着了,一直睡到晚上十点多。一连多天在游泳的帮助下,我成功地从游戏和动画片那里夺回了一些时间。
八月十四号。老妈关切地问:“喜喜,作业写的咋样?早上二姑还打电话问。”
“没写完!”儿子满面愁容。
“还有多少?”老妈说。
儿子默不说话。
“喜乐,奶奶问你话呢,还有多少作业没写说出来我们商量一下。”我说。
“还有九篇日记,五张数学,十页语文和几页字没练。”
“不算多。”我说,“离开学还有十三天,你若在银川坚持每天写一篇日记、半页数学、一页语文、练一页字就能完成作业,也不知你能不能做到?”
第(2/3)页